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行路难

更新时间:2021-08-05 19:24:10点击:

行行重行行,

莫更伤路难。

青天一挥手,

已在层云端。

男儿报国耳,

莫取孤筝弹。

圣人邈天际,

君看披心肝。

【作者简介】

孙炳文:(1885-1927)四川南溪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2年赴德勤工俭学,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冬由苏联回国,任国民革命军上校秘书兼黄埔军校教官。北伐开始后,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广州后方留守主任。1927年4月赴武汉工作,途经上海时,正值“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不幸被捕。4月20日被杀害于上海龙华。

【注释】

1、行路难——古乐府得曲调名。意为世路艰难。

2、重——重复,重叠,多。

3、更——复,再。

4、邈——远。《楚辞·九章·怀河》:“汤离久远合,邈而不可慕。”

5、圣人——指革命者。

6、披心肝——献赤心。

【赏析】

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孙炳文《行路难》长诗中的最后一节。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很快传入中国,当时在朱德旅部任咨谋的孙炳文和朱德如饥似渴地学习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他们为中国的现状和前途而深深忧虑。辛亥革命失败,护国军越战越少,而军阀间为争地盘内战不断。中国的革命要依靠什么才能成功?在苦闷和彷徨中孙炳文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他对革命道路艰难的担虑和报效国家的坚毅决心。

全诗如下:

吁嗟呼!吾欲登昆仑而望远海兮,岂有贼能阻!

吾欲倚长剑天外兮,孰不我许?

行路难兮,满地穿墉之雀、宿讼之鼠。

吾不难不顾而去兮,云帔轩举。

哀无辜之民兮,无宁处。

行路难兮,大好河山,四亿同仇,吾难舍汝!

日暮伤行路,行行欲何之?

君看鹏飞六月息天地,悲乎哉息天地易易,恐归来事不可知。

戢羽仪,匪以道修阻而淹迟,以繁费思。

天阶月冷,明月东方,涕旁皇。

君看孤雁,已过横塘,我何为独此室处,与浮游抢攘。

叱云将,控飘风,俟我兴堂,

唏发望洋,息匡床,吞吐大荒。

百思不能去,行路难,何以澹吾虑。

嗟夫!此境之不可终留兮,又不可匆遽。

还犹豫,君看去来今豪杰,袅作烟丝何处!

行行重行行,莫更伤路难。

青天一挥手,已在层云端。

男儿报国耳,莫取孤筝弹。

圣人邈天际,君看披心肝。

本书中所选为长诗的最后一节。

在诗中诗人紧紧围绕一个“难”字而展开,形象而生动地揭示出了诗人因“行路难”而苦闷、而彷徨,最终走向清醒和坚定的心理历程。

在诗的第一节开头,诗人以“欲登昆仑而望远海”“欲倚长剑天外”这些古人常用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高远志向。胸中激情犹如万丈巨浪汹涌澎湃,气势咄咄逼人。“岂有贼能阻”“孰不我许”这两个反问句,无疑是这巨浪尖上飞溅而出的浪花,显示了其雄浑的气势和宽广心胸。

紧接着诗句的格调便如瀑布般倾泻直下,变得低弥、沉重。“行路难兮,满地穿墉之雀,宿讼之鼠”。这里诗人第一次点到了“行路难”。孙炳文早期深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他目睹劳动人民饱受欺凌,中华大地满目创痍,心中无比愤恨,他立志要同这黑暗的社会进行坚决的斗争。然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他的影响随辛亥革命在中国的失败变得软弱无力。面对军阀割据,人民遭涂炭的残酷现实,他的困惑越来越多,使他陷于迷惘的痛苦之中。这里他所说的难,一是难于中国孱弱黑暗的现状难以很快改变;二是难于诗人空有一颗爱国之心,却无法寻出一条救国之路。诗人因难而生犹豫:“吾不难不顾而去兮,云帔轩举”。在这种激烈内心矛盾的煎熬之下,诗人多希望自己能不顾而去,远离这喧嚣而纷杂的尘世。但爱国之情,爱民之心使他心中无法自安。诗人第二次用“行路难”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烈冲突。面对危难中的国家,苦难中的人民,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他难舍难去。诗的第二、第三节中诗人继续用大量的篇幅来渲染了自己因矛盾而生困惑,因困惑而生彷徨,因彷徨而生痛苦的复杂心理。

到了诗的最后一节,经过长时间的疑豫后,诗人终于走向清醒。诗意也徒然高涨,进入了空阔而明亮的天地。诗人写道:“行行重行行,莫更伤路难”,他坚决彻底地斩断了伤感的思绪,这里的“难”在诗人的心里已不再成其难,因为“青天一挥手,已在层云端”。摆脱了彷徨和苦闷之后,诗人感到自己的灵魂在飞升,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通过各种书刊的学习,终于在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中找到了救国的真理。共产主义理想成为他事业的坚定支柱。在这信念的驱使下,诗人写出了最后两句诗:“男儿报国耳,莫取孤筝弹。圣人邈天际,君看披心肝。”表明了自己为报效国家,不再囿于个人悲欢得失的无私奉献的愿望。发出了为追求革命真理,愿献上赤诚之心的豪迈誓词。

本诗如同行进在丛林之中,在经历了迷惑、彷徨和犹豫后,冲破重重阻碍,终于进入了一条康庄大道,迎来了灿烂了阳光。诗人借用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以其精练、犀利的文笔将精巧的构思与深婉的用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式不拘,自由豪放。情怀深沉,回环跌宕,婉转曲折。让读者的心绪不由自主地随之起伏,感叹不已。